1.历史沿革
本学科源于1936年四川大学农艺系的农业化学组,由我国土壤肥料科学奠基人和开拓者彭家元教授开创。1986年开始招收土壤学硕士,2001年起招收植物营养学硕士,2002年土壤学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,2006年授权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硕士点,2012年获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2016年调整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2023年获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流动站,2024年获资源利用领域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。历经近百年的积淀与发展,已构建起本、硕、博完整的育人体系,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、资源利用领域专业学位博士和硕士授予点。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为重要支撑的环境与生态学、微生物学入选ESI排名前1%。
博士后流动站 |
农业资源与环境 |
博士授权点 |
科学博士: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 专业博士:资源利用领域 |
硕士授权点 |
科学硕士: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(下设土壤学、植物营养学、土地资源学和农业环境保护4个二级学科) 专业硕士:资源利用领域 |
省级重点学科 |
土壤学 |
2.师资队伍
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2人,其中教授27人,副教授25人,博士研究生导师26人,硕士生导师68人,留学人员达40%以上。获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,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9人、四川省“天府青城计划”领军人才1人、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、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人、四川省“天府峨眉计划”青年人才6人、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、四川省产业技术体系专家3人。
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优秀人才
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|
余海英(2022年) |
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|
李廷轩(2011年)、王昌全(2016年)、 高雪松(2024年) |
四川省“天府青城计划”领军人才 |
李廷轩(2021年) |
四川省教学名师 |
王昌全(2009年) |
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 |
李廷轩(2020年) |
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|
张小平(2004年)、王昌全(2005年) 李廷轩(2013年)、邓仕槐(2013年) 陈 强(2015年)、李 冰(2018年) 邹立扣(2018年)、高雪松(2023年) 余海英(2024年) |
四川省“天府峨眉计划”青年人才 |
唐晓燕(2019年)、黄化刚(2019年) 陶 琦(2021年)、黄 容(2023年) 刘 涛(2023年)、李 阳(2024年) |
国家首批海外博士引才专项计划 |
张艳艳(2023年) |
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 |
李廷轩(2004年)、陈光登(2022年) 袁 澍(2015年)、陶 琦(2023年) |
3.科学研究
面向国家粮食安全、耕地保护、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需求,强化应用基础研究,广泛推进社会服务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,围绕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及其下设的4个二级学科(土壤学、植物营养学、土地资源学和农业环境保护)建设,凝练形成13个研究方向。
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主要研究方向
一级学科 |
二级学科 |
研究方向 |
农业资源与环境 |
土壤学 |
1.土壤发生分类与时空变化 2.土壤元素循环与生态环境效应 3.农田养分管理与质量提升 4.土壤障碍治理与安全利用 |
植物营养学 |
5.作物营养特性及优化施肥 6.植物逆境响应机制及应用 7.新型肥料研发与利用 |
|
农业环境保护 |
8.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 9.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|
|
土地资源学 |
11.土地(土壤)时空大数据挖掘与应用 12.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提升 13.国土空间治理与生态修复 |
4.平台建设
国家、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观测站9个: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<共建>、秆生物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<共建>、自然资源部耕地资源调查监测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<共建>、中央与省共建资源环境科学基础实验室、土地资源信息省重点实验室、农业环境工程省重点实验室、土壤环境保护省重点实验室;农业农村部四川盆地平原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、自然资源部成都平原国土生态与土地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。
教学科研示范中心3个:四川省资源环境与生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四川省耕地保护与农产品安全2011协同创新中心、国投罗钾-四川农大联合<新型肥料研发中心>。
5.科研成果
学科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,累计到账科研经费1.36亿元。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,其中SCI收录论文287篇,中科院分区大类TOP期刊论文81篇,ESI前3%收录4篇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5件。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,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、二等奖18项、三等奖5项。主编《中国土系志·四川卷》入选国家“十三五”科技创新成就展。